一念之差,你便成了高材生


「這題數你懂得計嗎?」

「這題數你想通了沒有?」

這兩句經常出現在中小學數學課堂的說話,意思雖然相近,但卻藏著截然不同的潛訊息。
前者答案為「懂得」或「不懂得」,後者答案為「想通」或「未想通」;
前者潛訊息是:「若現在還未計好,則代表你可能是不懂計。」後者的潛訊息是:「若現在還未計好,只是未想通而已。」
若被問的同學還在努力思考中,前者預示了「不懂」這個可能性,而後者則暗示只是「未想通」,只要繼續思考,終於會想得通的。
而最重要的是,前者極可能催生出一次失敗的經驗,而後者卻可能催生一次努力後得到成果的愉快經驗。

說話所蘊含的潛訊息可以改變學生的潛意識,而潛意識又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所以我經常強調不可輕視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說話,因為一念之差,就可以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成果,有著甚為深遠的影響。

讓我舉兩個例子去譂釋這個觀點⋯⋯⋯⋯


原刊於《中港教育》雜誌第十五期。版權關係,請按以下連條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