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音階的意義(二):音樂的輸出口

在我之前的文章已曾指出,「音樂感」不是由樂器產生出來的,它是產生自我們的內心,再由手中樂器將它發放出來。換句話說,樂器只是我們心中音樂感的一個輸出口,而並非音樂感的產生工具。有些人以為學習樂器可以提高個人的音樂感,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若我們內心沒有良好的音樂感,手中的樂器是不可能奏出富有音樂感的樂曲的。可幸的是,音樂感一早便潛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只要我們手中的樂器沒有將它扭曲便是了。

怎樣才可使樂器能原汁原味地將內心的音樂感如實地輸出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決定性的因素:1. 樂器的性質;2. 你對樂器的純熟操控程度。

樂器的性質
若以樂器的操控方式去分類,越是直接操控發聲的樂器,便越能原汁原味地如實輸出我們內心的音樂感。例如結他就比小提琴較能原汁原味地如實輸出音樂感,因為結他是直接由手指彈撥發聲,而小提琴則是以手握著弓去磨擦琴絃發聲,發聲的操控較為間接;又例如長笛會比起單簧管較能原汁原味地輸出音樂感,因為長笛是直接吹氣到笛孔發聲,而單簧管則是吹氣振動簧片而發聲,發聲原理較為簡接。由始推論,在眾多傳統樂器中,最能原汁原味地輸出音樂感的一種樂器,相信非「歌唱」莫孰了,我們實在很難找到一件樂器,控制模式會比控制我們的聲帶更為直接的了。

樂器的純熟操控程度
樂器的操控方式我們無法改變,但樂器操控的純熟程度,則就全由我們個人全權決定了。相信無人會反對,對樂器的操控越是純熟,便越能如實地輸出內心的音樂感。那怎樣才算是足夠純熟呢?一個簡單的準則是:能將樂器練習純熟到如控制聲帶般,那便算是足夠。當然,實在不會有很多人可以達致這個境界,但至少我們應以此作為我們的練習目標。越是接近這個目標,樂器便越能如實地輸出內心的音樂感,學習起樂器上來便會越有趣味。

音階的練習,就是助你步近這個目標的最有效方法。只要將每一個音階都練到不用思考,心裡只須唱著 so fa name,手指便自動為你奏出音符,這時,樂器便能被你很直接地操控,為你原汁原味地如實輸出內心的美妙樂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