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時代,在band 5 學校任教的老師通常較受人尊敬,因為普偏人都認同,只有是對教育頗有理想的老師,才會願意留在一間明明是專收差學生的學校任教。須知道,當年願意從事教育的人不多,要跳糟到一間較高banding 的學校絕對不是一件難事。可惜回歸後,在教育官員的刻意營造下,band 5 學校已被戴上「劣質教育」的帽子,在扭曲了的因果關係下,不是老師留下來承擔教育差學生的責任,而是劣質老師教出劣質學生。就這樣,在現今的香港,好老師已經不存在的了。
十分難得,政府還肯承認正生書院是一間有承擔、有理想的優質書院,不會以上面同樣的邏輯,認為正生的學生是由正生教壞的。事實上,辦學者與老師們肯承擔,學生們肯痛改前非,努力學習重新投入社會,正生書院是藉得我們全力支持的。
梅窩居民對正生的遷入產生抗拒,我們可以理解,甚至可以體諒,但是否應該用這麼惡劣的態度去辱罵一些肯去改過的青年人呢?我想:真正藉得同情的可能是這班梅窩居民,因為他們還未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多麼的醜陋。這件事對正生的同學們亦未必是一件壞事,這麼多人站出來反對梅窩的居民,支持正生的學生,可能對學生的改過是一道催化劑。
今天下午我聽到一番更醜陋的說話----鄉議局副主席林偉強在電台說:「我們鄉議局絕對支持正生書院遷入梅窩,但在零六年,我們便向政府提出使南約區中學校舍再度發揮教育效能的建議,例如可以邀請大陸的大學來香港開分校,可以邀請一些港島名校來建校,吸引港島區的學生來就讀......所以我們並不讚成正生書院使用南約區中學的廢置校舍。」這是甚麼詭辯?說穿了,就是「甚麼學校也歡迎,就是不歡迎正生書院。」要反對,就明明確確的反對,為甚麼要狡辯?若你們真的希望南約區中學校舍繼續發揮教育效能,正生書院的遷入豈不是幫你一把?
要比較,我認為梅窩居民比林偉強要可愛得多,至少他們反對就說反對,而不是口說讚成,但實質就反對。正如馬時亨昨天致電電台時所說:「這真是香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