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a flute teacher, not a music teacher, but a Flute Music Teacher. #長笛課程 #長笛班 #長笛導師
502. 零七美國行之一:首都華盛頓(24/07/07-25/07/07)
美國不是香港人的熱門旅遊地點,論風光,她遠不及瑞士、比利時等歐洲國家;論歷史文化,她亦不及法國、印度等有源遠流長歷史背景的地方;論繫榮先進,甚至比不上香港;要看百老匯音樂劇,倒不如到倫敦的 west end,那裡是大多數百老匯經典歌劇的發詳地。 若不是當年認識了家人在美國開餐館的女友(即現在的太太),恐怕到現在我亦不會選擇美國作為我旅遊的地方。三度踏足美國,都是以紐約作為第一落腳地,今次較為幸運,可以一嚐坐商務位的夢想,平常要數萬元一張的機票,今次千多元便有交易,亦是拜我的空姐太太所賜。終於可以精神奕奕、舒舒服服地坐十五個小時飛機抵達美國了。重遊 Pier 17後,在太太家姐的接待下,拜訪了太太的表嫂及其家人,親屬關係雖不算很親,但款待依然十後熱情,習慣了疏離關係的香港人,這種熱情得使我有點手足無措...... 這點香港人實在有點不足。 接受完一餐豐富晚餐款待後,回到昂貴、簡陃而古雅的酒店房間,肚子還是滿滿的,這個行程一共會到幾個州,其中三個州都會探訪太太的親人,依照以往經驗,想怕亦會是一個增肥旅程,甜了咀兒,苦了肚子。 第二朝一早隨當地旅行團前往首都華盛頓,這種團頗為有趣,有說廣東話的華人,有說普通話的華人,亦有不知是否說英語的外藉人,在旅遊車上,導遊便要廣東話、普通話、英語輸流說著,我們三種語言都聽得懂的,聽來便會有點重複納悶,只聽一種語言的人,又會嫌隔太耐才到自己的語言,耐性少一點也不行。 上次歐遊時,參加當地的旅行團,雖然遊客是來自世界各地,但主要都是英語國家,導遊獨孤一味說英語,反而沒那麼沉悶。那次有一位由巴基斯坦來的旅客,由於是隻身旅遊,沿途與我結伴,是我第一次較深地去認識一個印巴藉人仕,他給我留下頗佳的印象;今次歷史重演,又有一個印度藉的單身遊客與我撘上,太太笑說:「似乎你對印巴藉的人特別有吸引力!」這個鄉巴子模樣的印度漢自稱是紐約的高級警員,但我對他感覺實在麻麻...... 一連兩日的D.C. 華盛頓之旅,走馬看花,國會山莊、白宮、林肯紀念館、越戰紀念場、弗傑遜紀念館、華盛頓紀念碑,沿途極為密集而宏偉的政府機關建築物,完全感受到這個超級大國首都的震撼力,難怪人家會為身為美國人而自豪。回程時,我們在達拉華州的一個務服站下車,等待太太姐夫的車來接我們到位於馬利蘭州的餐館,我們將在那裡逗留約三至四日,可以實實在在地享受一下美國農村鄉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