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12 Angry Men

預科時,由<<英雄本色>>帶起了熱潮,一部部英雄片紛紛開拍,一時間,上影的港產片差不多都是英雄片,<<英雄乜乜>>、<<英雄物物>>,美其名為英雄,其實說的卻是黑幫仇殺,戲中角色無論是忠是奸,清一色都是黑幫人物,觀眾若盲目接受,會以為黑社會才是正義的象徵,黑社會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價值觀。當眾導演盲目一鍋風開拍英雄片的同時,林嶺東不隨俗,開拍了<<監獄風雲>>,一時間,形勢逆轉,導演們又紛紛轉拍監獄片。

<<監獄風雲>>最獨特之處,是它可以在一個十分局限的場景--監獄---完成了它大部份的內容,對比起那些場景多姿多彩的英雄片,觀眾頓然耳目一新。

要說這種局限場景的電影,我最深印象的是小時候在電視熒幕看過的黑白殘片--<<路>>,由當時最有質素保證的中聯電影公司攝制,整部電影,超過百分之九十發生在一架貨車上,在這細小的空間,所爆發出來的張力,不是那些多姿多彩的電影可以比擬。

二月初,Carter 在法庭休息室向我推介了一部荷李活黑白舊片 <12 Angry Men>,劇中十二位主角,正就是一宗謀殺案的陪審員,當天散庭我便急不及待去 HMV 買了這張 DVD。可惜,家中的 DVD 機剛巧壞了,要等到今天才有機會欣賞這部電影。

通常影評或 DVD 封套的電影情節介紹,都不會將故事的結局寫出來,以免穿了橋,使人看得無趣。但這部電影十分特別,在封套上已把最後的結局穿了出來。故事一開始便是十二位陪審員因應一宗殺父案退庭商議,除了最初的幾十秒是在法庭上發生之外,其餘的個多小時故事全都發生在陪審員會議室內,由最初的十一比一,大比數認為被告有罪的情況下,主角遂一由說,以理服人,最後陪審員一個一個的改變初衷,變成十二比零,被告無罪釋放。DVD 的封套之所以不介意將結局穿橋,就是因為這部戲精彩之處,不是故事情節,而是當中精彩絕倫的對白。戲中沒有拍攝審訊情況,觀眾要透過他們的爭辯、討論,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與他們一同對案件進行裁決。

電影在四五十年前拍攝,想不到那時美國的陪審員退庭商議情況,與現今香港的,竟差不多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