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變天

九七年的整個六月份,陽光普照,天朗氣情,使人對七月一日回歸的大日子充滿憧憬。那年的六月三十日,我和鳳隊上了朱仔家一邊打邊燱,一邊通宵看著電視的回歸慶典。刻時,突然傾盆大雨,踏入午夜,天文台更發出黃--紅--黑暴雨警告,那邊箱末代港督在風雨中乘船離港,她的幾個女兒莉花帶雨,一片離愁別緒;那邊箱的董班子以不鹹不淡的普通話宣誓效忠香港特別「神經」區,董說:「我想問題想到好深、好遠...」好不神氣.....

接著來的一段日子,天天大雨,整個七月都沒有一天晴朗,這突然的天氣變化,與香港的政權轉變極為配合。

今天是老董正式下台的日子,天氣又再突然反常,來一個最凍的三月天。

晚上在上環的一個畫室,聽到兩個畫家的對話:

「中國政府今次好精啦,搵曾蔭權黎做特首,可以證明董建華其實都唔算係最差既一個特首!」(言下之意,是認為曾蔭權會比董建華做得更差。)

「都唔係丫,我覺得曾蔭權都幾好喎!」

「好?你知唔知曾蔭權係政務官出身架?你幾時會見到港英時代既政務官會做野架?一個唔做野既人又點會做特首做得好呀?」

這類言論我亦時有所聞,實不敢苟同。所謂的「唔做野」,在於決策層面而言,實指「不改革」,而港英年代香港社會之所以穩定,就是政府懂得應變則變,應保留則保留,不會隨便改革。港英管治香港這麼多年,你看見政策有一百八十度翻天覆地的改革麼?沒有!但真的是完全沒有改革嗎?又不是。甚麼應該改,甚麼不應該改,就在於政府有沒有政治智慧。澳門回歸後取得使人讚賞的成績,就是澳門政府懂得甚麼應該改,甚麼不應該改----基建、市容、公共設施.....回歸前遠遜於香港,但回歸後卻大幅改善;澳門治安是回歸前最大的隱憂,但回歸後卻比香港更安全:賭業乃澳門的經濟支柱,回歸前由單一財團壟斷,回歸後澳門政府打破壟斷,使政府不致受牽制於單一財團.....其餘的,可以不變就不變,保持相對的穩定。

同樣,回歸前的香港,貪污、民生、基建等問題,政府絕不手軟,建立廉政公署、興建公屋....都是使人叫好的政策,但其餘的,就只有循序漸進的小變;相反,回歸後的董政府似乎誓要將每一個環節都作翻天覆地的改革,但倒頭來卻甚麼都改不了,只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市民一次又一次受災難。

董建華最錯的恰恰就是「太肯做野」,我們還是較想要一個「唔做野」的政府!

<<周易>>說得好,「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的確,無才而居高位者,是為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