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老董突然召開記者會,宣佈已接受了楊永強的請辭,以體現高官問責制的精神。
之前梁錦松及葉劉淑儀都是以「發悔氣」的姿態去辭職的,所以這次楊永強可說是第一個以體現高官問責制的名義去辭職的問責官員,也可說是董政府的一個大進步。
但箇中的 Timing 實在有改善的必要。行政官員與問責官員所負的責任是有所不同的,行政官員所負的是「行政責任」,而問責官員所負的是「政治責任」。若考慮「行政責任」,在獨立調查報告發表後才考慮辭職與否是很正確的做法,但若是關乎「政治責任」,則萬萬不可在報告公佈後才作出辭職的決定---在事件發生後,便第一時間出來道歉下台,是最好的 Timing。
我個人認為「政治問責」是一件很聰明的發明,當社會出現不穩定,有任何重大事件對社會、政府做成衝擊,在調查之前便作出政治承擔,不但可以為政府的權威「減債」,甚至可以使政府的民望急升,說不定會扺消了社會上要求作出調查的呼聲。但楊永強在應該辭職時沒有辭職,現在在報告對自己不利時才被逼下台,不但不能為政府「減債」,反而可能會使政府的威信進一步下降。
看看其他民主國家,即使是天災,有關官員亦會立即辭職以作政治承擔,不但可博得人民的同情,亦免去了對政府管治的衝擊,不致出現使最領導人左右為難的尷尬局面。
是進步了,但這個推行高官問責制的董政府,究竟何時才真正明白高官問責制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