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都有人勸我不要錯過「最後武士」,今天終於看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十分有水準的電影,雖然在戰爭場面上很有「黑澤明」的影子,但配合上對「武士道精神」的細心刻劃,做出很具感染力的效果。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後,對「武士道精神」都會另眼相看,甚至萌生敬意。
然而,片中對武士道神精及明治維新的歷史其實是作出了有意無意的曲解,「另眼相看」及「敬意」其實可能只源於誤導。
一邊看著銀幕,內心卻有種很沉重的感覺,片中所歌頌的武士道精神,在於日本的鄰國而言,是帶來災難、推動戰爭的一股動力,如果消除武士之餘,連帶它的精神也一拼消除,可能歷史便要改寫;而在於日本本土而言,它其實是一股反革命的守舊勢力,它企圖窒礙日本與國際的接軌,阻礙著日本的與時並進,清除武士,對日本的發展極為重要。
明治天皇最明智的,是沒有屈服於這股阻力,以致日本有機擠身西方列強,亦因為他的明智,帶來了日後的戰爭災難。武士道精神結合西方現在文明,所做成的威力是不可小觀。
反觀後來我們的「百日維新」,同樣是守舊派與維新派的角力,但不幸地,我們的維新派沒有日本的好運氣,我們的統治者不是明治,而是慈禧。
看著「最後武士」的武士下場,想起我們的百日維新,相類情況,但結果各異,做成了往後百年各走極端的局面。
兩個天朝大國在同一年代同樣面對著國際的衝擊,日本行出正確的一步,我們卻多次錯失良機,可能這就是中國人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