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發生在某老師身上的一個真實故事。
某老師在教員室門口為某學生補默,補默幾次仍是不合格,責備之餘,趁機了解一下他的內心世界:
老師:「你o係學校好似好少朋友咁喎, 你係剛剛從外校轉過黎既,咁同以前o的朋友仲有無聯絡呀?」
學生:「有呀,o係下面...」
老師:「o係下面?呢度係地下喇喎,邊度下面呀?」
學生:「真架,佢地o係下面....」
老師心想,難道他的老友都已過身,才引致他現在這樣孤僻的性格?但慎重起見,還是要再問清楚。
老師:「你係認真既?」
學生:「真架,真係係下面架!你都識佢地架?」
老師:「我都識?我點會識佢地呀?」
學生:「係呀,你都識架,唔信我帶你去睇下丫。」他邊說邊向著小食部的方向指去。
原來他所說的下面,是指小食部,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但老師問他外面的朋友,為甚麼他會答了現在的同學?
驚魂過後,老師沒好氣,只好繼續為他補默。
學生:「我可唔可以o係下面默呀?」
老師心想:你想o係下面同你o的 fd 一齊默呀?咁你咪默得好開心,又容易出貓!
老師:「梗係唔得啦!你休想,唔好講咁多,快o的默啦!」
學生做了一個十分錯愕的表情,似乎是怪責老師不合情理。隨後便開始在默書簿新的一頁準備再默一次....老師立即喝停.....:「喂,你做乜咁浪費要開新一頁呀?你繼續o係前面果度默咪得囉!」
學生一臉委屈地說:「又是你話唔可以o係下面繼續做既.....」
同一場合同一人物同一字眼竟然有兩個解釋,語言落在不懂溝通的人手裡,真的可以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