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孩子的天份白白浪費

學習的方法五花百門,有活動式、啟發式、引導式、操練式,歸納式⋯⋯林林種種,不勝枚舉。究竟哪一種學習方式最適合自己的小朋友呢?

若以內容性質分類,學習可以分為兩大類形:(A)知識性,(B)技巧性。例如哪一個行星是最接地球、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180度⋯⋯這些是知識性範圍的學習。而四則運算、通分母、解方式、微積分、語言、運動、藝術⋯⋯則屬於技巧性的學習範圍。當然,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有些知識是需要擁有某些技巧才有可能獲取,而有些技巧則需要某些知識去支持的。所以,即使你的知識是多麼的豐富,到最後也要坐下來,將所獲取的知識,進行整理、沉澱、昇華⋯⋯這是學習上不可或缺的一環。知識性學習和技巧性學習,兩者其實是相互補足,缺一不可的。

要小朋友在「知識性」的領域學得好,最重要就是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獲取知識的最大原動力。但怎樣才可以使小朋友保持好奇心呢?我想舉一個真實例子,以下是我前一陣子在一柱街燈下所看到的一個情景:

兒子興高彩烈地跟爸爸說:原來我行得越近條燈柱,個影就會越短,行得越遠,影就會越長!好有趣呀!父親略帶不奈煩地回應:有甚麼趣啊? 係人都知的。
整段對話就只有十數秒,幾句說話,小朋友的表情就由興奮變得甚為沒趣。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孩子的好奇心,很快便會被磨滅殆盡的了。
因此,要保持小朋友的好奇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長們自己都要保持好奇心,同時要了解孩子的知識比自已貧乏,當他們因獲取到新知識而喜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分享他的喜悅感,讓他知道:獲取知識是一個愉快的過程。
而技巧性知識又如何呢?這個領域的學習必須包含以下幾個元素:
1. 學習基礎知識;
2. 學習基本技巧;
3. 透過反覆練習,不斷提升技巧。
4. 以已熟練的技巧,獲取其他知識及技巧。
⋯⋯

就以學習樂器為例,首先要學習音樂及這種樂器的基礎知識,然後老師便會教授基本技巧,透過每天反覆地練習音階、樂曲等,慢慢便可以彈奏越來越深的樂曲,學習越來越難的演奏技巧。這個過程必須很有耐性,因為涉及「反覆練習」和「提升難度」這兩個必要元素,而這兩個元素,正正就是使很多小朋友放棄學習的原因。
歴史上曾經出現過不少音樂演奏的天才,這些天才都有一個共通處,就是很注重音階的練習。我們不會聽到一個天才說:我不用練習便可以彈得這麼好。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他比常人更快掌握到練習的重點,從而能夠更快將樂曲練習至完美。若天才們因為怕要反覆練習而放棄練習的話,天才也會變凡人。
技巧性的學習,比知識性學習更需要耐性。然而,只要克服了,學習之路便可以暢通無阻了。

說回正題,究竟小朋友用哪一種學習模式最為適合呢?我的答案是:這不是因人而異的,而是因學習內容的性質而異的。知識性學習,就要用學習知識的方法,技巧性學習,就要用學習技巧的方法。兩者不能混淆。若以學習知識的態度去處理技巧性的學習,誤以為技巧性的學習也可以像學習知識般﹣﹣「懂便可以了」,那便是白白浪費了孩子原有的天份,最後一定會失敗收場。